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今天是:2025年04月2日 星期三
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半导体创新与科普双提升

2025-03-19

3 月 18 日下午,半导体技术与科普转化双轨培训在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作为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 —— 科普从业人员素质及能力提升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来自全市企事业单位的 30 余名科普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活动旨在助力东莞市半导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培养既懂半导体技术又具备科普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次培训特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汪洋老师。汪老师现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微加工与器件平台副主任、广东省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异质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九三学社东莞市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凭借在半导体产业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汪老师为参训人员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

培训内容由浅入深,系统全面。从半导体的发展历史讲起,让参训人员了解到半导体技术在不同阶段的突破与变革。接着深入到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展,分析了化合物半导体的特性、应用领域以及在当前半导体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对新一代半导体进行展望,探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为参训人员打开了半导体技术未来发展的广阔视野。

在培训过程中,汪老师将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不仅讲解了半导体技术的专业知识,还分享了产业界的实际案例,让参训人员深刻认识到半导体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价值。同时,汪老师巧妙地融入伟大科学发现背后的历史故事,大大增加了培训内容的趣味性。通过挖掘这些发明创造背后的故事,汪老师引导参训人员如何将复杂的科学内容转化成对中小学生通俗易懂的有趣科普知识,真正实现技术与科普的双向赋能。这种将专业知识与科普转化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助于培养科普教育工作者的跨学科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半导体科普教育的重任。

半导体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然而,技术的复杂性与专业性使得公众对其认知度较低,科学普及工作亟待加强。与此同时,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对科普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又需要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推动科技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本次培训以“技术+科普”的双轨模式为核心,为全市半导体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提升公众对半导体技术的认知与兴趣,也为研究院科普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满足科普需求,提高科普行业竞争力,为科普行业注入更多创新活力,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此次半导体技术与科普转化双轨培训的成功举办,为东莞市科普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对于培养半导体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半导体产业与科普事业的协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撰稿:宋双  

审核:陈丽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